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曾长期流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发病率虽已大幅下降,但仍需我们持续关注。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在流行区,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捕鱼、游泳等活动时,若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源,就极易感染,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发热、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累及肝脏、脾脏等重要器官,导致肝硬化、腹水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护理工作在血吸虫病的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疑似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记录症状和体征,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发热护理方面,要根据患者体温情况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水分,防止脱水,腹痛护理时,需关注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若疼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腹泻护理则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做好肛周皮肤护理,防止因腹泻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在心理护理上,由于血吸虫病病程较长,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饮食护理也不容忽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血吸虫病是关键,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血吸虫病的认知水平,让大家了解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在流行区,做好水源管理,消灭钉螺,防止疫水传播,个人防护方面,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如必须接触,应穿戴防护用具,如长靴、手套、防护服等。
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积极参与预防宣传,为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