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护理工作的繁杂体系中,“厌恶”这一情绪虽不常被提及,却犹如隐匿在角落的暗礁,不经意间就可能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护患关系的和谐,作为护理部主任,深入剖析这一情绪在护理场景中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遭遇的厌恶情绪,多源于对患者某些行为、状况或疾病本身的反感,面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且伴有异味、排泄物处理不当的患者,部分护理人员可能会不自觉地产生厌恶之感,这种情绪的产生,并非源于护理人员的道德缺失,而是人类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潜意识里作祟,当护理人员长期暴露在高强度、高压力且充满各种复杂状况的工作环境中时,对患者的厌恶情绪更易滋生,连续多日的夜班、频繁的患者周转以及面对疑难病症的无力感,都会逐渐消磨护理人员的耐心与承受力,使其在面对某些特定患者时,难以克制内心的厌恶。
厌恶情绪一旦产生,会对护理工作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在态度上,护理人员可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冷漠、不耐烦,这极易引起患者的不满与误解,破坏原本就脆弱的护患信任关系,在操作上,带着厌恶情绪进行护理操作,可能会动作生硬、敷衍,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事故,长期被厌恶情绪笼罩,还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导致职业倦怠感加剧,对工作产生逃避心理,进而影响整个护理团队的稳定性与工作效率。
为有效应对厌恶情绪,护理人员自身需加强情绪管理,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修养,深刻认识到患者的痛苦与需求,将同理心融入每一次护理工作中,学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在病痛折磨下的无奈与脆弱,要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自我暗示、与同事倾诉等,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心理调适培训,提升自身情绪抗压能力。
医院管理层面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避免因过度劳累引发负面情绪,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与归属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关怀,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渠道,及时发现并疏导他们内心的不良情绪。
厌恶情绪虽潜藏在医院护理工作的暗流之中,但只要护理人员、医院管理团队共同重视,通过加强情绪管理、优化工作环境等多方面举措,定能有效驱散这股阴霾,让护理工作回归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温暖轨道,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
发表评论
护理工作中,正确认知并有效应对厌恶情绪是提升职业韧性与患者关怀质量的关键。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