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因误食有毒植物而导致的紧急情况,其中扁豆中毒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扁豆,作为一种常见的豆类食材,若烹饪不当,其含有的植物凝集素和皂角苷等天然毒素可引发中毒反应,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可能出现头晕、胸闷甚至休克等症状。
如何识别扁豆中毒? 关键在于了解其症状,食用未煮熟的扁豆后,约半小时至五小时内,患者可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随后可能出现四肢麻木、心慌胸闷等神经系统表现,若病情加重,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呕血、便血等症状,甚至因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识别症状是预防和治疗的前提。
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彻底煮熟是关键,烹饪时,应确保扁豆由原来的鲜绿色变为暗绿色或微黄色,且质地变软,无生硬感,确保其含有的毒素被充分破坏,加工前应将扁豆两端的尖部和荚丝彻底摘除,这些部位毒素含量相对较高,不提倡食用老扁豆或野生扁豆,因其毒素含量可能更高,对于集体食堂和餐饮单位,应严格规定扁豆的加工流程和烹饪时间,确保食品安全。
作为护理部主任,我们需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观察食用扁豆后的患者,一旦发现中毒迹象,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等,并迅速送医治疗,以降低危害。
“扁豆中毒”虽非罕见,但通过科学烹饪与正确预防,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风险降至最低。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