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电解质紊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如同隐藏在患者健康背后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程,作为护理部主任,深知及时识别、精准护理以及有效预防电解质紊乱对于患者健康的重要性。
电解质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钠、钾、氯等离子维持着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参与神经冲动传导、肌肉收缩等生理活动,一旦这些电解质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轻度的电解质紊乱可能表现为乏力、头晕、恶心等,而严重时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抽搐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敏锐捕捉可能提示电解质紊乱的蛛丝马迹,频繁呕吐、腹泻的患者,容易丢失大量的电解质,要及时关注患者有无精神萎靡、肢体无力等表现;长期禁食或摄入不足的患者,需警惕低钾血症的发生,注意观察其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等情况,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更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防止低钾或高钾血症的出现。
一旦发现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的迹象,我们要迅速行动,与医生紧密配合,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地采集血标本进行电解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低钾血症患者,遵医嘱给予补钾治疗时,要注意控制补钾速度和浓度,避免过快、过高补钾引发严重心律失常,鼓励患者多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对于高钾血症患者,则要严格限制含钾食物的摄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降钾处理。
预防电解质紊乱同样关键,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均衡膳食,保证足够的电解质摄入,对于需要特殊饮食的患者,如低盐、低脂饮食者,要详细指导其饮食选择,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因呕吐导致电解质丢失,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协助其翻身、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因肢体活动减少引起的电解质代谢异常。
电解质紊乱虽不是独立的疾病,但它却常常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作为医院护理工作者,我们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以专业的知识和细致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电解质状况,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