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工作的护理生涯中,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病例,其中一些因意外受伤前来就医的情况,让我深刻意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实则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地窖。
地窖,在一些地区是储存物品的常见场所,它通常位于地下,空间相对封闭,从护理专业角度来看,地窖存在着多方面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
空气质量问题,地窖由于通风不畅,空气流通缓慢,长时间处于其中,氧气含量会逐渐降低,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则会升高,当人们进入地窖时,可能会因缺氧而感到头晕、乏力,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窒息,曾有一位患者因家中地窖储存了大量蔬菜,他进入地窖整理物品后不久,便出现了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的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是地窖内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积聚所致。
地窖的潮湿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和霉菌,阴暗潮湿的环境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温床,这些病菌和霉菌可能会附着在储存的物品上,也可能悬浮在空气中,一旦人体接触或吸入,就有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皮肤过敏等疾病,我们医院收治过一些因在潮湿地窖中劳作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继而引发感染的患者,他们的伤口因地窖中的病菌而难以愈合,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地窖的温度较低且变化相对较小,突然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地窖,人体难以迅速适应这种温差变化,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这种温差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
地窖的结构也存在安全风险,其地面可能不平整,墙壁可能有松动的石块或泥土,照明设施也可能不完善,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很容易发生摔倒、碰撞等意外事故,造成身体损伤。
作为医院护理部主任,我深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在医院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更要将健康知识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于地窖这类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我们应加强宣传,提醒人们进入地窖前要做好通风换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等,定期检查地窖的结构安全,确保照明良好,地面稳固,才能减少因地窖相关因素导致的意外受伤和疾病发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