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理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而“吊坠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性的心理干预手段,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作为护理部主任,我深知任何护理措施的引入都需基于严谨的科学依据和患者安全考虑。
吊坠疗法,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佩戴特定图案或材质的吊坠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其理论基础往往与传统文化、信仰或心理学中的暗示效应相关联,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吊坠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的生理治疗效果,其作用更多是作为一种心理安慰剂,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预期,从而间接地促进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曾对一组慢性疼痛患者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佩戴具有传统文化图案的吊坠,另一组则不佩戴任何吊坠,结果显示,佩戴吊坠的患者在疼痛评分、焦虑程度以及整体满意度上均有显著改善,这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吊坠的生理作用,但提示了其心理层面的积极影响。
我认为,“吊坠疗法”在护理中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心理干预手段,但需注意以下几点: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明确其心理安慰的本质;应结合专业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避免过度依赖;应关注个体差异,确保吊坠的选择和佩戴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不适或安全隐患。
“吊坠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需谨慎而科学地推进,既要发挥其心理安慰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误导和滥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