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铁性贫血(IDA)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发生与铁元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密切相关,面对这一挑战,作为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我深知识别并有效干预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识别缺铁性贫血? 关键在于细致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患者常出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及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同时伴有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增快等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减少,血清铁蛋白(SF)水平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TS)常小于15%,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依据。
干预措施包括:
1、饮食调整:鼓励患者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2、口服铁剂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足量,并注意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与处理。
3、病因治疗:针对不同原因的缺铁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纠正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出血等。
4、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知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血清铁指标。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我们不仅能有效识别并干预缺铁性贫血,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作为护理团队的一员,我们应持续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与精准化,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添加新评论